太猛了太猛了

时间: 2025-03-29 17:05:03 |   作者: 兆瓦级风电变浆滑环

详情

  相信大家私下都会有很多猜测:哪一部最好看?哪一部票房最高?大年初一先看谁?

  还记得在春节档预售的初始阶段,《蛟龙行动》的表现并不强势,甚至坊间一度有传闻说影片可能会换挡。

  我旁边坐的军迷大哥,一开始还很津津乐道地跟同伴科普:这里拍得挺还原,嚯,连这都敢拍。

  以及,每当主角又一次死里逃生之后,身边也会有不少人,齐刷刷地长舒一口气……

  因为实在太紧张、太扣人心弦,基本找不出掏手机的机会,所以,也不会存在旁边屏幕亮光太刺眼的情况。

  目前,《蛟龙行动》已经开启了超前点映。1月26日和1月27日黄金档,全国范围内点映IMAX版本。

  燃和炸,都不足以形容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视觉上的冲击力,所以,就只有一个字,猛。

  在当年,《红海行动》是足以为中国的军事动作片竖立起一个标杆的。尤其在国产类型片的创作上,这部影片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。

  而另一方面,它也的确创造了一个票房奇迹:从10%排片开局,逆袭到春节档冠军。

  《红海行动》的成功,也让我们确信了一点:中国观众想看的,只是好看的电影,仅此而已。

  可能很多人会觉得,国产军事动作片,这个类型早就已经被中国导演拍到极致了,玩不出新的花样了。

  包括林超贤导演自己,从《湄公河行动》《红海行动》再到两部《长津湖》,他已经稳坐国产军事动作片的头部交椅,还能怎么突破?

  电影中,当镜头深入“龙鲸号”内部,你的确也仿佛化身为潜艇中的一员,跟随一镜到底的镜头,进行一场沉浸式的“潜艇tour”。

  曾有人说:“海军声呐兵是100减1等于0的工作,只要错一次,战时可能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灭顶之灾。”

  海洋中,每一丝声波的细微变化都可能潜藏着关键信息,声呐兵们在噪声的“汪洋大海”中大海捞“声”,从中辨别出民船、军舰、潜艇、动物等不同目标。

  尤其在实战对敌中,分秒必争,快一秒识别能先发制敌,慢一秒则可能艇毁人亡。

  当然,对于电影拍摄来说,核潜艇对战,还有一个很大的难点,就是“保密性”。

  正如一位军迷表示:“核潜艇题材的电影,拍多了泄密,拍少了不过瘾,而且那么大的家伙打起仗来是怎样,对手又是谁,拍出来的内容能否过审等等,涉及的内容和细节都是难点。”

  同样,如总制片人于冬所言:“我们在拍摄核潜艇场景时,有些关键部位和先进设备,多拍一秒可能就会触及泄密的红线。我们的拍摄都经过严格审批和把控,要确保既能展现核潜艇大战的震撼,又不会泄露任何机密。”

  哪怕经验比较丰富如林超贤的团队,这一次在拍摄《蛟龙行动》时,都是摸着石头过河,如履薄冰。

  我们将在这一部优秀的电影里看到的,不仅是核潜艇内部惊心动魄的实战交锋,各种目不暇接的武器、高科技装备……

  正如影片的结尾,核潜艇徐徐浮出水面。《蛟龙行动》这一部优秀的电影得以问世,也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解密。

  每一个关于核潜艇的精彩画面,能出现在大银幕上,背后都是无数次的谨慎权衡。

  可想而知,要拍好这样一部电影,需要调动多少资源,对于电影制作的工业水准,又有多么高的要求。

  尤其相对于其前作《红海行动》而言,无论是制作成本、还是拍摄难度,都是一次巨大的攀升。

  设计潜艇武器多达16种以上,包括鱼雷、水雷、声呐、水下探测器等等,其中仅鱼雷的设计就有至少9种。

  剧组1:1打造了四艘潜艇置景,从潜艇外观轮廓到内部的每一个仪表盘、每一条管道,都经过了细致入微的雕琢和还原。

  而其中最重要的“龙鲸号”潜艇,置景长达120米,给人极强的视觉压制感。这也是迄今全球最大的潜艇道具,其长度相当于一个足球场,仅外壳的搭建就花费了8个月。

  杜江第一次见“龙鲸号”时更是被吓了一跳:“比我想象的还要大好多,看起来就是个真潜艇。拍摄时当地市民和游客都以为真的有潜艇部队和潜艇要落户青岛了。”

  为了完成水下表演,演员经历了长达九个月的训练,400+小时的水下拍摄。每天训练的内容,都难得近乎于变态。

  蒋璐霞更是坦言,每一天都像在“死里逃生”。在花絮里,我们正真看到演员每次都要背着几十斤的装备下属,在危险狭窄的密闭空间里,动辄经历几十次的爆破。

  林超贤导演的刻苦,从前就名声在外,而在这一部优秀的电影里,他要负责剧本、故事、场景搭建、动作设计……每一个环节都要亲力亲为,堪称是“蛟龙小队”编外人员,被所有演员尊为六边形战士。

  拍深潜戏时,很多外国演员都冷得不敢下水,导演二话不说,扛着摄影机就下去了。

  也唯有这样的全情投入,才能具备最大限度的感染力,才能真正让观众去变成了潜艇兵的一员,潜入到最寂静的深海里,参与到一次最震撼的绝密军事行动。

  每一次鱼雷发射、每一回潜伏等待,我们都置身其中,与角色一同呼吸、一同心跳。

  从《红海行动》到《蛟龙行动》,“蛟龙小队”里有我们的老朋友徐宏、佟莉等,也有孟闯、韩骁等新面孔。

  他们是中国军人,他们从未停止战斗。军人的意义,就是不断奔赴新的战场,在每一个国家要自己的时刻,步履不停。

  龙鲸号的艇长赵启航本可以安安稳稳地退休教书,却还是选为了国家再次出海。

  他要以血肉之躯来对抗敌人最先进的声呐系统,这并不是特别容易。他也犯过错,犯错的代价是致命的,但他没有痛苦的时间,他只能继续听,继续战。

  《蛟龙行动》让我们正真看到了最“神秘”的一群人,也让我们正真看到了最默默奉献的一群人。

  很长一段时间以来,国产片将镜头对准陆军、空军,那些地平线以上的故事是多么惊心动魄。殊不知,在看不见的深海,也在时刻进行着最危险、最沉默的战争。

  有这样一群人,在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万米海域。《蛟龙行动》让他们第一次走进观众视线,他们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到。

  从这个层面上来说,这不仅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奇迹,也绝对是中国军事大片的新高度。

  《红海行动》为我们竖立了一座里程碑,而《蛟龙行动》也将为我们竖立起另一座里程碑。